天府农博园场馆俯瞰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王代强 摄影 吴聃
“有一种风吹稻浪的感觉!”9月20日,由农业农村厅等组织的媒体团,走进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探访丰收节准备情况,大家被稻浪造型的主场馆建筑所吸引。主场馆外的田野里,“庆丰收 迎盛会”巨型字样、稻穗图案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LOGO也格外醒目。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天府农博园拉开大幕。在全国目光即将聚焦四川的时刻,我们一起解码这场盛会的台前幕后。
主场活动首次落子西部
在特殊时刻、特殊地点举行,对四川有特殊意义
“这是一次特殊时刻、特殊地点举行的主场活动。”提及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连用了两个“特殊”。
在徐芝文看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国家层面第一个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今年首次将主会场活动放在四川,既是对四川农业大省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四川抓好“三农”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
“农业大省名副其实。”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以来,北京、山西等省(市)先后成为主会场活动举办地。在谋划今年活动时,国家层面优先考虑落子西部。
纵观诸多申报者,四川优势最为明显,特点较为突出。“全省25个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自古有‘川猪安天下’的说法。同时,四川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相关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时隔近10个月,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仍然记得四川提交的申报内容。也正是如此,四川很快在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为今后四川“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天府农博园场馆俯瞰
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四川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系列主题活动,有助于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征程中实现更多作为。
今年的主会场活动期间,四川将举办全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推出55个本年度“稻香杯”新品种,表扬一批全省种粮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在向种粮农户倾斜的基础上,举办首届“大国农匠”农民技能大赛……
“办好主会场活动对于提升全川广大农民参与感、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感、紧迫感,都有特殊意义。”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唱好“大合唱”
吸纳各省元素,把“丰收”变“增收”
“这是各省最有代表性的民俗、农耕文物和美食吗?”8月29日下午,每周例行的主会场活动推进会上,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主任唐丹对“国宝与丰收”展示区布展方案进行逐一确认。
根据最新方案,“国宝与丰收”展示区将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耕领域文物、风土人情、乡村风貌和特色农产品等进行集中展示。
原本,天府农博园“国宝与丰收”展示区是四川唱“独角戏”,现在要变成“大合唱”。
“丰收节是全国农民的节日。”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主会场主题活动中,包括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等全国性主题活动,占比为历届之最。其余活动,也将尽可能吸纳其他省份元素。
四川还在谋划把“丰收”变“增收”。
“这是个‘吆喝’的好机会。”从8月初开始,每次遇到组委会有关负责人,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都会请求对方“再多给一个展位”。
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了8万亩水稻,预计产稻谷4.8万吨。李相德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汇聚来自全国的客商,正是推销的好时机,“一斤多卖一分钱,总收入就多近百万元。”
为“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产品“吆喝”,也是今年主会场活动筹备的重点。活动举办期间,四川将同步举行系列展销活动。
“丰收节是全国农业领域最重要的主题活动之一,参会的客商不仅数量多,规格也很高。”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期待,主场活动上,四川能够打通一批常态化的销售渠道,让“川字号”特色优势农产品叫好也叫座。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上,四川将举行系列签约活动,并同步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产品展销活动,为农产品出川提供更多可能。
场馆迎“首考”
五大场馆外观如风吹稻浪,展区布置兼具农耕气息和现代感
“到场馆只要5分钟车程。”8月30日下午,在地铁10号线新津站接到来访的客商,天府农博园管委会副主任杨懿介绍,连接地铁新津站与天府农博园之间的天府农博园美丽乡村示范长廊已经具备通车条件。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是天府农博园承办的首个全国性活动。除了交通,即将迎来“首考”的天府农博园准备得怎么样了?
“硬件很完善,而且农耕气息和现代感十足。”省农科院原副院长任光俊说,天府农博园达到的实际效果远超设计预期。
最扯眼球的是室内面积均在6000平方米左右的5个场馆。作为历届主场活动最大的场地,天府农博园5个场馆外部呈金黄色,与周边的稻田相呼应。杨懿解释,这个设计吸收了风吹稻浪的灵感,“选择金黄色,因为它象征着丰收。”
天府农博园内的稻田
农耕气息和现代感,更体现在展区布置等细节上。
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余联合介绍,1—5号展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其中,1号馆主要承担论坛等功能,共计24个会议室,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2号馆为“乡村文化振兴馆”,主要承担产品展销等功能;3号馆则为“中华粮仓科技馆”,主要展示良种、优质粮食、农产品加工品、农机等;4号馆是“中华农耕文明馆”,内部设置3个永久性展馆——四川农耕文明馆、四川农民工馆和四川脱贫攻坚馆;5号馆为其他展区。
“处处都体现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举例,四川农耕文明馆不仅通过文字与图片记录了四川农耕文明起源至今的所有标志性、重要性事件,还通过现代化手段打造了诸多四川传统农耕文明场景。参观者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在互动中感受四川农耕文化的魅力,“比如,游客可以借助拟声系统等参与放牧、捕鱼。”
再看2号馆,这里设有乡村振兴普法展台,这里将开展直播带“法”以及现场普法咨询。设置这个展区,既是为了充分展现法治建设在“三农”领域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也是为了向广大农民朋友释法解疑,助力农村基层法治治理。
全力保丰收
打好秋粮保卫战,全省水稻收割已近九成
“单产比往年高。”8月29日下午,分析了全村各地块产量数据后,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脸上有了喜色。截至当天,全村5760亩水稻已收获完毕,稻谷产量比去年增加8.8万公斤。
丰收时节庆丰收,作为“东道主”,眼下全省各地正全力打好秋粮保卫战。
天府农博园内的稻田
“事关四川举办主会场活动的底气。”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解释,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多年来,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八成以上。但8月以来,全省遭遇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为在田的秋粮作物生长带来挑战。
如何保丰收?首先是确保已成熟的秋粮颗粒归仓。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乔善宝介绍,自8月上旬以来,四川从南至北进入水稻收获期。数据显示,全省已收割水稻面积约2500万亩,接近总量的九成。
其次,是抗旱保产。
农业农村厅统计,8月初以来,全省累计下达农业抗旱资金近5亿元,重点用于农机提灌、水利抗旱设施建设等。特别是对于灾情最为严重的川东北等地,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农科院等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直奔田间地头,逐个为在田粮食作物制定“解渴”方案。统计显示,8月5日至25日,四川全省共提水灌溉1600余万亩、喷施抗旱剂160余万亩。
最后,是抓好晚秋粮生产。
“这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仗’,再生稻、秋洋芋是‘主力军’。”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已将发展再生稻500万亩、扩种秋洋芋150万亩的晚秋粮生产硬任务分解到村、到户、到田,以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